她曾說:“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通過戲劇去培養下一代,提高他們的素質,給予他們娛樂,點燃他們的想象力,是最有意義的事情。”雖然我們的生活正在與時俱進,可是孩子們的童年生活質量卻大不如從前,以前孩子們的童年是自由、是奔跑、是快樂。現在代替這些的是數不盡的輔導班和“業余愛好”。所以我們應該還孩子一個好的童年。
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是已故中國革命家及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第二任妻子。1927年11月1日,宋慶齡等成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 1938年6月14日,宋慶齡在香港發起成立保衛中國同盟。
1940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議:尊稱孫中山先生為國父,以表尊崇。故而根據傳統習慣,宋慶齡女士亦被尊稱為“國母”。1981年5月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號。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宋慶齡在其北京寓所病逝,享年88歲。
園林景觀擺放的大型人物雕塑石雕像
戶外廣場擺放的名人主題雕塑作品展覽
城市廣場陳列的孫中山夫婦大型雕塑定制
宋慶齡(1893~1981)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她的父親作為孫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少年時代,她即負笈異域,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專制統治,使她對祖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富強滿懷憧憬。父親源源寄來的書信與剪報資料,在她的心中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架起了橋梁。然而,共和國在搖籃中被扼殺,革命的大潮已經消退,宋慶齡學成歸國改革和建設祖國的抱負無由施展。
她徑直到流亡的革命黨人集中的東京,不久即擔任了孫中山的助手,開始了她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斗爭歷程。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奮斗、救中國”的囑托交給了宋慶齡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慶齡出訪蘇聯,以后旅居歐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大國,研讀了馬克思的著作,與流亡歐洲的許多中國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土地和農民問題,思想上有了質的飛躍。
當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不斷擴大,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宋慶齡迅速作出科學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認為“國難當頭、應該盡棄前嫌。必須舉國上下團結一致,抵抗日本,爭取最后勝利。”她關于全國團結抗戰的思想,與克服了“左”傾教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方針是相一致的。她并且為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搭橋鋪路,起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15年10月,宋慶齡與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結婚。1914年她在日本擔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與孫中山相戀。雖然孫中山是宋家已經二十年的朋友,宋慶齡和孫中山的婚事遭到其父宋嘉澍等人的極力反對,因為孫中山比她年長27歲,已婚有一個妻子盧慕貞還有一兒兩女。只有當時還在美國讀書的宋美齡對二姐表示了支持。
紀念館展出的名人主題雕塑作品展覽
展覽廳陳列的宋慶齡人物雕塑作品定制
廣場擺放的人物端坐情景的主題雕塑定制
宋慶齡被軟禁在上海家中,從窗口逃出后,奔赴日本,孫中山離婚之后,兩人于1915年10月25日在東京結婚,宋嘉澍趕到日本,但未能及時阻止婚禮。陳炯明叛變事件中,宋慶齡堅持讓孫中山先走,稱“中國可以沒有我,但不能沒有你。”宋慶齡在逃亡過程中不幸流產,后終身未再有孕。孫中山過世之后,1926年1月宋慶齡當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有些事情難以遺忘并不是因為舍不得,只是因為不想讓那些記憶從自己走過的歲月里遺忘,所以我們便需要記錄下來,提醒自己,與有同樣經歷的人共勉。
1、愛好眾多:宋慶齡養鴿子不只是因為他喜歡這種文雅的飛禽,還因為紀念孫中山——他喜歡鴿子,重要的是鴿子象征著和平。她愛鴿子,每天親自喂它們、看著它們。她學會鴿子的叫聲,鴿子一聽到就都飛回來。她去世后,這群鴿子還留在花園里,總共有100多只,常在過道上吃食,在天空中組成美觀和充滿生氣的隊形上下翱翔。宋慶齡還利用工作之余繪制花卉、動物小品。宋慶齡喜愛音樂,尤其彈鋼琴,直到八十高齡,在一天辛勤工作之余,也常在臥室里一面彈鋼琴(她從不在公眾面前彈)一面哼著她小時候聽父親唱的一些歌曲,作為休息。
在上海和北京的宋慶齡故居中,同一些新的愛國革命歌曲放在一起的有她父親留下來的不少歌曲書,其中有《納什維爾第一衛理公會身圣公會教堂青年贊美詩歌》。宋慶齡對烹飪情有獨鐘,宋慶齡的媽媽(倪桂珍)把做美國飯的竅門和樂趣都傳給了她。在漫長而卓越的一生中,宋慶齡有時系上圍裙,照著國外朋友寄來的新食譜試制;在北京時她會問來訪的外國朋友喜歡吃什么,然后是出人預料的是自己下廚去做些“家常菜”來款待它們。在北京的故居書架上至今仍然放著《紐約時報》出版的百科全書式的食譜以及其他各種風味的食譜。甚至有猶太食譜和在美國被稱作“賓西法尼亞州荷蘭菜”的食譜。
步行街安放的人物半身主題雕塑定制
城市廣場擺放的大型人物主題雕塑作品展覽
2、情系總理:1966年“文革”伊始,盡管周恩來總理開列了一份“應予保護的干部名單”,寫下了13位愛國民主人士的名字,第一位便是宋慶齡。然而上海郊區一些無知的農民,還是掘開了安葬宋慶齡父母的宋氏墓地。宋慶齡得知后非常憤怒。她含著淚懇請廖夢醒立即向總理反映。周恩來得知后,與宋慶齡同樣憤怒,在百忙中立即給上海有關部門掛長途電話,指示盡快修好宋氏墓地。后來,宋慶齡獲悉上海民政局已妥善修復了墓地,便自寬自解道:“祖宗總算有個地方蹲了。”
1966年8月,南京有的紅衛兵提出,要毀掉孫中山銅像。周恩來得知后,代表中央鄭重地指出:“毛主席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早已肯定了孫中山的歷史功績,并記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每年的勞動節和國慶節,天安門對面都要豎起孫中山像,這是毛主席決定的。今年全國將要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00周年,南京的同學準備毀滅孫中山銅像,中央絕不贊成!”宋慶齡對周總理這番斬釘截鐵的話極表贊賞,對頭腦發熱的紅衛兵很快清醒而深感欣慰。
宋慶齡在與中共長期合作過程中,跟周恩來夫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成為患難與共的朋友。由于“文革”的折磨,周恩來最終積勞成疾,癌細胞逐漸擴散。宋慶齡得知后,極為關切。1975年9月,當她得知江青在周恩來病重中還闖進醫院干擾他治療時,異常憎恨。她把自己的心情告訴了朋友:“我告訴你一個很不好的情況,周恩來同志的病情嚴重,而江青還闖進醫院撒潑……”宋慶齡聽說鴿子蛋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她便把自家的鴿子蛋一個一個積攢起來,派人送給周恩來加強營養。
紀念館陳列的歷史名人主題雕塑作品展覽
旅游地陳列的孫中山夫婦大型人物塑像
有一次,工作人員在她住處的南湖池塘中打撈上來一條23斤半重的胖頭魚。她立即派人給病重的周恩來送了去。1976年1月8日,周恩來在耗盡最后一絲精力以后與世長辭。宋慶齡得知噩耗,悲痛欲絕。她獨自一人坐著流淚,嘆惜說:“國家少了一個好幫手,一個好幫手呀!”在我國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出現了一個傳奇人物,她的一生可謂頗有些神秘色彩,那就是宋慶齡。他將生活與工作都處理得井井有條,她的出現使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富有,更加充滿朝氣,更加充滿活力。她是使歷史加速向更美好的世界前進的力量。我們現在說的所謂的影響力,并不是考慮誰的聲名顯赫、意義重大、貢獻杰出、流傳廣泛或一時影響,而是考慮是否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發展方向、民生經濟和生活方式,是否改變了歷史中大多數人的精神狀態、認知程度和行為方式,我想這才是真正的影響力!
CONTACT US
微信公眾號
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羊平經濟開發區
13722288210
hanbodiaosu@sina.com
?2014-2023 曲陽縣漢博雕塑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冀ICP備14003853號
技術支持:實搜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