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這句話就是說:人生在世,最好不要生為婦人,否則一生的苦樂,全部都要操縱在他人的手里。古代女子缺乏自主權,一生不受尊重,生活是苦是樂,全部都由男人控制。
所以古代女子一生歡樂少,痛苦多。在古代本來就是男尊女卑,他這是在為婦人打抱不平,他覺得人不應該被別人所控制,要有屬于自己的人生。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十八年,與元稹同舉書判拔萃科。二人訂交。以后詩壇元白齊名。
步行街擺放的人物讀書情景主題雕像制作
紀念館展出的白居易人物雕塑作品定制
旅游地陳列的大型人物主題雕塑作品定制
十九年春,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罷校書郎,撰《策林》75篇,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授縣尉。作《觀刈麥》、《長恨歌》。元和二年回朝任職,十一月授翰林學士,次年任左拾遺。
四年,與元稹、李紳等倡導新樂府運動。五年,改京兆府戶曹參軍。他此時仍充翰林學士,草擬詔書,參與國政。他能不畏權貴近,直言上書論事。元和六年,他因母喪居家,服滿,應詔回京任職。十年,因率先上疏請急捕刺殺武元衡兇手,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次年寫下《琵琶行》。
在廬山建草堂,思想從"兼濟天下"轉向"獨善其身",閑適、感傷的詩漸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還京,累遷中書舍人。因朝中朋黨傾軋,于長慶二年(822)請求外放,先后為杭州、蘇州刺史,頗得民心。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書監,明年轉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陽。后歷太子賓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職。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在洛陽以詩、酒、禪、琴及山水自娛,常與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會昌四年,出資開鑿龍門八節石灘以利舟民。
任左拾遺時,白居易認為自己受到喜好文學的皇帝賞識提拔,故希望以盡言官之職責報答知遇之恩,因此頻繁上書言事,并寫大量的反應社會現實的詩歌,希望以此補察時政,乃至于當面指出皇帝的錯誤。白居易上書言事多獲接納,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憲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絳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于朕,朕實難奈。”李絳認為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勸諫憲宗廣開言路。
展覽廳擺放的歷史名人主題雕塑作品展覽
擺放在大學教導學生的人物雕塑定制
城市廣場擺放的大型人物主題雕塑作品展覽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誹謗:母親看花而墜井去世,白居易卻著有“賞花”及“新井”詩,有害名教。遂以此為理由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
818年冬,被任命為忠州(今重慶市)刺史,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長安,任尚書司門員外郎。白居易的母親雖因看花墜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許多詠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紀錄,新井詩作于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詩今已失傳),可見此事不能構成罪名。
他被貶謫的主因,很可能與他寫諷諭作品而得罪當權者有關。貶謫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轉折點:在此之前他以“兼濟”為志,希望能做對國家人民有益的貢獻;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漸漸轉向“獨善其身”,雖仍有關懷人民的心,表現出的行動卻已無過去的火花了。然而白居易在江州雖不得志,大體上仍能恬然自處,曾在廬山北建草堂,并與當地的僧人交游。
如果你覺得只講史實有些枯燥的話我們來講一些故事吧!
1、自釀美酒:白居易自家釀的酒,質高出眾,他為自家的酒作詩道:“開壇瀉罇中,玉液黃金脂;持玩已可悅,歡嘗有余滋;一酌發好客,再酌開愁眉;連延四五酌,酣暢入四肢。”(《白居易卷》)。白居易造酒的歷史不但有記載,而且直到今天,還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賞鄉鄰”的故事在渭北一帶流傳。
旅游地擺放的人物摸胡子情景主題雕塑展覽
步行街擺放的大型人物主題雕塑定制
旅游地展出的歷史名人主題雕塑作品展覽
2、素口蠻腰:素口蠻腰,蓄妓玩樂,始自東晉,唐代比較普遍。為了滌除人生煩惱,白居易以妓樂詩酒放縱自娛。從他的詩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幾個,最出名的是小蠻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詩·事感》中記載:“白尚書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白居易六十多歲時,他得了風疾,半身麻痹,于是他賣掉那匹好馬并讓樊素離開他去嫁人。
可是,他那匹馬反顧而鳴,不忍離去。樊素也傷感落淚說:“主人乘此駱五年,銜撅之下,不驚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櫛之間,無違無失。今素貌雖陋,未至衰摧。駱力猶壯,又無 。即駱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雙去,有去無回。故素將去,其辭也苦;洛江區,其鳴也哀。此人之情也,馬之情也,豈主君獨無情哉?”但在白居易70歲時,樊素和小蠻還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寫道:“兩枝楊柳小樓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歸歸去后,世間應不要春風。五年三月今朝盡,客散筵空掩獨扉;病與樂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時歸。”
3、藏書故事: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集賢校理,參與整理國家藏書。后擢翰林學士。元和十年(815)貶為江州司馬。文宗即位,遷刑部尚書。武宗時以刑部尚書致仕。晚年退居洛陽香山,自號香山居士,他對現實主義詩歌的發展 有卓著的貢獻。在整理集賢院藏書時,使他有機會接觸大量的藏書,對他的文學創作有很大的影響。私家藏書頗富,建有藏書樓,名“池北書庫”。他曾作《池上篇》,言其“罷刑部侍郎時,有栗千斗,書一車”。
著有《白氏長慶集》等。他曾以自己藏書為基礎,編撰了一部詞語佳句類書《白氏經史事類六帖》(又名《白氏六帖》),分為1 367門。宋代黃鑒著《楊文公談苑》記載:“人言白居易作《六帖》,以陶家瓶數千,各題門目,作七層架,列置齋中。命諸生采集其事類,投瓶中。倒取之,抄錄成書。”可見《白氏六帖》在最初搜集資料時,就開始以類匯集。另編有《元白因繼集》、《劉白唱和集》、《洛下游賞宴集》(又名《洛中集》)等。
戶外大型白居易人物雕像作品展覽
園林景觀人物送別情景塑像制作
胡適贊揚以白居易與元稹為領袖的文學革新運動,認為可以達到以詩歌造成輿論,而有助于改善政治。因為陳獨秀與胡適提倡新文學運動,在提倡白話、不避俗字俗語的風氣下,白居易的詩歌因而很受推崇。包括陳寅恪、劉大杰、錢基博等,都給予白居易極高的評價。然而錢鐘書對白居易的評價則不高。
白居易的文集不僅在我們國家得到贊許在其他國家也得到了相當高的贊美,他帶來的貢獻是任何人不可以超越的,面對這樣一個歷史名人我們應該去欽佩他、贊揚他、尊重他。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他身上的良好品質,以他為榜樣使自己越來越優秀。
CONTACT US
微信公眾號
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羊平經濟開發區
13722288210
hanbodiaosu@sina.com
?2014-2023 曲陽縣漢博雕塑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冀ICP備14003853號
技術支持:實搜網絡